天堂vs美国vs欧洲-天堂mv免费mvdj-探索音乐与文化的交汇点
当前位置
主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 >
迪卡侬可能实在是没招了
2017-10-15

  2025年4月29日,彭博社与路透社相继报道,法国体育用品零售巨头迪卡侬正考虑出售中国业务30%的股权,估值至少10亿美元。

  尽管迪卡侬官方未直接回应传闻,但强调“始终致力于中国市场长期发展”。这已是迪卡侬第二次被传出售中国业务股权——2024年类似新闻亦被否认。

  出售股权通常意味着市场开拓受挫,需要借助相关股权合作方来激活业务。与迪卡侬有些类似的是,近年来颇为不顺的星巴克中国不久前也被传出售中国业务股权,估值也是超过10亿元。

  显然,此次传闻或与迪卡侬近年高端化转型遇阻、业绩承压及管理层动荡密切相关。

  近年来,迪卡侬的业绩承压显著。财报显示,2021至2023年,迪卡侬收入分别为138亿欧元、154亿欧元和156亿欧元,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.3%、11.7%和1.15%;净利润分别为9.13亿欧元、9.23亿欧元和9.31亿欧元,收入增长大幅放缓,利润停滞不前。

  为扭转局面,迪卡侬于2022年3月聘请职业经理人Barbara Martin Coppola担任全球CEO。Barbara曾在谷歌、YouTube和宜家担任重要职务,具有丰富的数字化转型经验,曾推动宜家的数字化转型,并负责谷歌全球数字业务。

  上探高端是Barbara上任后的核心目标之一。2024年3月,迪卡侬宣布全球品牌焕新,推出了全新品牌宗旨“Move People Through the Wonders of Sport”及品牌战略“北极星”,同时更新了品牌logo并升级产品组合,新增了公路自行车、攀岩、跑步和狩猎四个专业类别,针对高端市场推出了全新产品线。

  在渠道布局上,迪卡侬打破了以往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,在北京、南京、上海等核心城市地段开设了多家新标店。这些店铺面积较小(1000-2000平米),更专注于提供专业和精细化的产品,部分门店还创新性地增设了运动体验区。

  此外,迪卡侬加强了品牌营销,通过赞助大型赛事和运动队提升品牌形象。例如,在巴黎奥运会期间为45000名志愿者提供定制服饰,并成为AG2R LA MONDIALE三支自行车队的联合冠名赞助商。

  迪卡侬还在女性服饰领域加大布局,任命前Lululemon高管张晓岩为中国区CMO,彰显了其向高端市场转型的决心。

  然而,实际反馈不佳。2025年3月31日,迪卡侬发布了2024年财报,按固定汇率计算,收入增长5.2%,达到162亿欧元(175亿美元),高于2023年增幅(4.4%),但净利润仅为7.87亿欧元,创下近四年最低,并首次跌破9亿欧元。

  这场尚未完成的高端化尝试,以“改革牺牲者”黯然谢幕收场,留下了一连串难题。

  接替Barbara的Javier López,是迪卡侬内部培养的供应链老将。他的上任被视为家族对激进改革的修正——在延续高端化方向的同时,更加注重盈利修复与成本控制。

  上任后,López迅速加码中国市场,推进高端化布局。3月29日,迪卡侬旗下高端公路自行车品牌VAN RYSEL在杭州开设了亚洲首家公路车专卖店,并全球首发全新RCR-F气动公路车,中国成为核心试验场。

  然而,高端化推进仍面临难题。首先,品牌认知分裂依旧。尽管迪卡侬签约专业运动员和开设高端门店旨在提升专业形象,但在消费者心中,“迪卡侬=性价比”的认知根深蒂固。

  社交平台上,“迪卡侬卖7万元自行车”的话题评论多以“谁会买单?”“品牌不够格”等质疑为主,高价产品难以摆脱“贵得莫名其妙”的舆论压力。

  其次,迪卡侬的商业模式存在局限。虽然其尝试通过高端品牌扩展业务,但这也让其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。各个高端细分领域都有强劲的竞争对手,例如KIPRUN与HOKA、New Balance等品牌竞争,KIPSTA则与耐克、阿迪达斯争夺足球市场份额。竞争面越广,压力越大,迪卡侬需要应对更多复杂的挑战。

  更棘手的是战略焦点模糊。一方面,迪卡侬在核心商圈开设高端门店;另一方面,郊区的大卖场和入门级产品仍是主要销售来源。既想保留原有用户群,又试图构建全新品牌心智,这种“左右逢源”的策略极易导致资源分散、品牌失焦。

  在此背景下,出售中国股权或许是迪卡侬争取转型喘息的现实选择:引入本土资本不仅可以缓解投入压力,还能带来渠道和消费洞察等协同效应。但真正的出路,仍有赖于其自身的战略重构。